內修路上的自我評量: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-3 依止安靜的所在
未來會陸續在這裡把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的每一條簡明扼要地說說。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是修行者依止的三十七種方法、德性,各位可以參看它們來做自我評量與提醒。
今天講第三則。
【遠惡境故惑漸減,離散亂故善自增,心澄於法起定見,依靜處是佛子行。】
上一則(註)提到遠離家鄉可幫助我們(暫時但有效地)遠離貪瞋,而這一則的重點是更進一步地說明「待在靜處」的重要----
● 遠離那些引發貪念、引發批判惱怒的環境,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疑惑。
● 讓心念避免紛雜散亂,那麼善心善行自然增長。
● 所以心境乾淨清明,對於佛法更容易升起定解。
對於宇宙真理的領悟,不是靠聰明才智與生活歷練,而是靠自己的「光明」度,真正的領悟是一種「照見」的現象,沒有頭腦推理的過程。自性之光打亮的那一刻,「無明」見了光而通透澄明。
那麼要如何讓自性之光打亮呢,「止」的修練很重要,心念得先要從紛亂龐雜中抽身、安靜,所以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告訴我們「依靜處是佛子行」。
#註: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第二則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rharvard/photos/a.310699769592053/526784391316922/?type=3&av=273694463292584&eav=AfYhDryWpwFEG-3Bu6twmMhvzVgzkcCl26cJ_NKbdNfFsBda8ajGAdyVT-TZ5-BHOrI&theater¬if_t=page_post_reaction¬if_id=1586343401491310